论智者大师在佛教中国化中的贡献

时间: 2022-08-17

字号: 

时代变迁,法脉永续,佛教绵延发展两干 多年。佛教的生命力既源于自身思想体系、教 理教义的究竟圆满,源于自身站位于人类心灵 的终极解脱的人本关怀的无上高度。在具体落 实层面,则是根植于其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 环境之积极变化。这种调适在佛教传入中国后 则体现在历代祖师及高僧大德将佛教中国化的 过程中。

佛教教化众生的根本原则是“契理契机”, 这就要求佛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变” 和“变化”。“不变”就是要符合“契理”, 佛教的核心教理教义永远不会变化,如果变化 了,佛教也就不是佛教了。同时,佛教也必须要有“变化”,“变化”就是为了符合“契机”, 这就必然要求佛教随时做好适应以对机施教。“契理契机”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根本原则。另外, 佛教的根本宗旨是“慈悲济世、普度众生”,这必然要求佛教自身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其所 处的特定环境,以达到济世度生之目的。“慈悲济世、普度众生”也是佛教中国化的根本要求。

进入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已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可以预见,未来的这种变化仍然 会继续甚至加快。人类社会将在大数据、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的引领下, 进一步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恐将进一步撕裂人类自身所面临之物质世界与精神 世界,最终导致人类身心之剧烈冲突,引发各类社会问题。不可否认,人类的发展正面临巨 大挑战,这种挑战正在于如何加快人类心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跟上极速演进之依报环境。 无疑,佛教承担了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使命。

智者大师创立中国第一个汉传佛教宗派,这在佛教中国化的整个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意 义。自此,佛教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众多宗派,最终佛教也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了的佛教给各个时期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对中国的哲学、艺术、语言、文学、医学、建筑等领域持续地产生深刻影响。研究和总结智 者大师于佛教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对当前的时代,对佛教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佛教中国化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佛教传入中国,其必然需要融 入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与经济环境,融入中国的已有文化传统、思想体系、思维模式。 于是,佛教必须要在自身思想体系(教理教义体系和实践修行体系)、经典的阐释方式方法、 僧团的组织方式与管理制度、僧团的教育模式、佛教的弘传途径与方法、服务社会等方面积 极进行基于中国本土的转化。智者大师之佛教,涵盖了他促进、实践并最终完成的这些方面 丰富而意义深远的佛教中国化内容。

第一,智者大师对佛陀一代时教做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天台宗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智者大师完成的佛教思想体系不仅是对三藏十二部的第一次最全面的中国化梳理,也是 对佛教传入中国后,从传译、讲学到消化,从师说到宗派的最完整的中国化整合。该思想体 系的内容不仅融入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思想、文化传统,也是基于智者大师于一代时教的透彻 理解和自身修学实践体证后最具中国化特色的全新表达。这个思想体系包括智者大师对当时 南北教界判教的归纳与整理,而最终得出五时八教的判教理论,也包括一心三观、百界千 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性具、权实、本迹、六即佛、止观十境、十乘观法、四种三昧、 二十五种方便等众多重要的圆顿理论与实践内容。这些内容是智者大师对佛教中国化做出的 最伟大贡献,也是佛教思想体系中国化的卓越成就。也正因此,智者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东 土释迦”。当阳玉泉寺智者广场所书楹联有书:“西天佛祖说法七七载统入五时八教,东土 释迦谈妙三九旬都摄百界千如”,“教宗法华理融权实广度有情登佛地,行依止观证分顿渐 普令含识出迷津”,正是大师一统时教的高度概括。

佛教本来是定慧等持、教观并重的,正如蕅益大师所说:“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 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佛教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北方重禅修、南方重义学的局面,智者大师纠正了这种学修的南北偏差,统合了全体佛教, 形成了兼顾教理体系和修行体系的完整学修体系,从而天台宗有了教观双美、解行并重的美 誉。具体来说,智者大师将佛陀四十九年说法归纳为纵横之“五时八教”,纵的方向用华严、 鹿苑、方等、般若和法华涅槃“五时”来统摄,横的方向用“八教”来囊括。“八教”又分 为方式和方法两类。从方式来讲,是“化仪四教”,包括顿、渐、秘密、不定;从方法来讲, 是“化法四教”,包括藏、通、别、圆。依据教的判摄,每一种教则又涵盖对应的观行实践 方法,从而构成了一套体系完善的涵盖完整佛教的教观体系框架。这项史无前例的统合工作 的完成,既是让佛教回归到其本应具有的圆融不二,重申了佛陀之本怀,也是佛教学修体系 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让佛教学修体系中国化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很多佛教学人认为汉 传佛教没有完整的学修体系,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智者大师远在陈隋之时就为我们建立 了基于佛陀一代时教的极为完善的佛教理论及实践体系。大致来说,智者大师著述之《法华 玄义》《法华文句》等主要阐述教理教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叫《童蒙止观》)《六 妙法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摩诃止观》等主要讲述修行实践。

第二,智者大师也通过讲经释经建立了全新的、独具一格的阐释经典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将经典的解读分为三部分,也可以称为三种基本的方法,“玄义”从总体 上阐述经典的玄妙义理,“文句”则具体地解释经典的章句内容,“止观”则重在论述一代 时教的修行实践。“释名” “辨体” “明宗” “论用”和“判教相”五个方面构成了 “五重 玄义”的讲经架构,该讲经架构繁简适中、体系严密,一统当时南北佛教各种讲经模式,一 直为后世讲经注经者普遍采用,影响深远。“释名”解释经典的标题名称;“辨体”辨析经 典之体性,即阐明经典的理论依据;“明宗”阐明经典的修行纲领与方法;“论用”讨论修 习经典之受用,即能得到什么结果与利益;“判教相”则是根据天台之“五时八教”判教理 论判定经典之所属。“文句”中,智者大师提出“四义消文”的解释经典章句的模式。“四义” 包括“因缘” “约教” “本迹”和“观心”四个方面,“因缘”即佛说法之机缘,智者大师

 采用四悉檀进行诠释文句之机感因缘;“约教”主要从化法四教之“藏通别圆”判教来解释文句;“本迹”即根本与足迹,从根本究竟义与相状作用论文辞章句;“观心”则是从实践 的角度,指导修行者如何观心修行。“止观”是佛法的根本,正如元照大师在《童蒙止观》 序中所说:“若夫穷万法之源底,考诸佛之修证,莫若止观。”这是智者大师“心中所行法门”, 是智者大师所承、所悟、所修、所说的核心与关键。智者大师有多部“止”著作流传于世, 其中尤以《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为重要,其组织极为严密,其体系恢弘博大。 “止观”是智者大师阐释经典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天台宗的最大特色之一。

天台三大部之《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是天台宗的根本经典,它们以 阐释《妙法莲华经》为主旨,涵盖了天台宗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全部核心。从诠释经典的 角度,可以看出,智者大师通过三部著作,将微观的经典文句解释、宏观的思想体系阐述和 止观修行的具体实践方法解说做了区分,但也不是绝然地分幵,教理教义阐释时也会有观行 实践的内容,观行实践的讲解也包含教理教义的说明。比如“四义消文”即包含教观两方面, 教不离观、观不离教。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正是天台宗之所以教观双美的根本所在, 也是智者大师统合理论与实践的深刻集中表现。智者大师对经典的解释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 特点,比如大师常以“十”作为阐述讲释之数,层层展幵,因果有序,逻辑极为严密。《摩 诃止观》的“五略十广”、《法华玄义》之“七番共解”等也是呈现了一个独特的阐释结构。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作展幵论述。从智者大师的著作中,我们能看出,大师对经典的解释 与阐扬是基于中华传统思想模式、思维方式和对全体佛教思想的融会贯通、高深的修行实践 体悟来进行的,这是佛教经典阐扬中国化的伟大成就,体现了佛教思想与中华文化的高度融合。

第三,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习俗,必然导致釆用 不同的僧团管理制度及僧团修学规制。

“智者大师为天台教团制定了以圆顿戒法、十条制法、四部忏仪为代表的教团法则与规 范,这是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的轨仪制度,是继道安法师之后,中国僧制建设上的又一个创 制。就教制对僧团的治理性质而言,智者大师是最早尝试以寺庙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建立中国 佛教制度的第一人。”戒法方面,智者大师根据天台圆顿思想,创立了天台宗圆顿戒法。这 是戒律思想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僧团的具体规约方面,智者大师制定了 “御众十法”,其内 容主要包括:

(1) 对依堂坐禅僧众修习时间的规定

(2) 对礼佛行仪的规定

(3) 有关用斋的规定

(4) 僧众和合共住的要求

(5) 对知事人的训诫

“御众十法”涵盖僧团日常修行作息的诸多方面内容,对僧团的共住、修行、管理等具 有切实的效用。这些规约体现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土后,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僧团 管理上做出的管理制度上的中国化,也是佛教戒律在适应中土佛教寺院模式上的重要发展, 是戒律中国化的重要实践。

在忏仪方面,智者大师制定了法华、方等、金光明与请观音四部忏法,让基于忏法的修行方法有了正式的详细的仪轨。天台忏法基于天台宗自身的圆融思想,兼具理忏和事忏,将 忏法的修行与止观的修持紧密结合,具有独特的天台宗特色。同时,天台忏法的思想和仪轨 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观念,体现了丰富的中国化内容。应该说,天台忏法是对佛教传入 中国后基于忏悔的修行方法的全面总结和巨大发展。

第四,智者大师也是佛教护法神中国化的实践者。

据史料记载,智者大师为报生地恩,回荆州创玉泉寺,其间于玉泉山度化关公(神灵), 关公以神力帮助智者大师完成玉泉寺的建设,同时也成了佛教的护法神伽蓝菩萨,自此,天 下丛林便有了供奉关公像为伽蓝菩萨的传统。最早记载关羽玉泉山显圣传说是收于《全唐文》 由董侹所作的《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随后宋朝的昙照法师在《智者大 师别传注》、志磐大师在《佛祖统纪》等都有智者大师与关公神灵相遇的记载。尽管从史学 研究的角度,智者大师与关公神遇存在争议,但从佛教的角度,智者大师在甚深禅定中度化 关公,并将关公接引进佛门则是可能的。重要地,灌顶大师编纂的《国清百录》中记载:"…… 于荆州当阳……建造伽蓝……,既事出神心,理生望表,无容违拒。”这是智者大师向杨广 请求营建玉泉寺后,晋王的回信内容。其中“事出神心”是值得关注的。昙照法师在《智者 大师别传注》中明确指出这“事出神心”即为智者大师与关羽神灵相遇之事。另,在智者大 师到达玉泉山之前,关公信仰在荆州当阳一带已经非常流行,智者大师于此建造伽蓝,也必 然与关公信仰发生交涉。从现实的结果来看,关公成为佛教的伽蓝菩萨已然成为事实,不可 否认,此一护法神的中国化对佛教教化一方、安顿人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需特别指出的是,天台宗虽为独立之一宗派,但智者大师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思想体 系。佛教的发展经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至大乘之中观、唯识、如来藏等,思想体系广博浩 繁,智者大师广纳涅槃平等佛性、净土、方等诸系思想,畅佛本怀,统合了全体之佛教。湛 然大师将天台宗概括为:“以法华为宗骨,以智论为指南,以大经为扶疏,以大品为观法, 引诸经以增信,引诸论以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织成部帙,不与他同。”尤其,在智 者大师的著述中,与西方净土相关的内容占了较大比重。智者大师非常重视西方净土的弘扬, 注疏包括《观无量寿佛经疏》《阿弥陀经义记》《净土十疑论》《五方便念佛门》等,大师 圆寂也示现往生西方净土。天台宗更是有“教依法华,行归净土”的说法,从智者大师幵始, 历代天台宗祖师不乏也是净土宗祖师。由此可看出,天台宗对净土宗的发展影响之巨大。智 者大师创立天台宗,幵启了中国宗派创立的先河,对佛教中国化进入宗派发展阶段影响深远, 对中土诸宗的相继出现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引作用。

智者大师是佛教中国化的集大成者,智者大师完成的佛教中国化涉及极其广泛的内容, 研究和总结智者大师的佛教中国化成就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当前,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关键时期,国家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佛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必将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佛教须秉持“契理契机”的根本原则,积极努 力调整自身,加强自身在信仰、道风、人才、制度、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坚持佛教 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自近代太虚大师倡“人间佛教”以来,经过 几代高僧大德的努力阐扬与发展,人间佛教已经成为目前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研究 特 和总结智者大师在佛教中国化方面的巨大贡献,对当代佛教中国化,尤其是人间佛教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