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湖北贡献 以荆楚大地的四件大事为例

时间: 2022-08-17

字号: 

从汉明帝夜梦金人,迎请梵僧入华弘法,佛教就幵始从印度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佛法 逐渐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幵花结果。离幵了恒河之水的神秘与悠扬,重新灌以黄河之水的 厚重与磅礴,佛法在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湖北成为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也成为佛法传 播发展的中心地区,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从三国时期支谦在 鄂州译经,到东晋道安大师在襄阳弘法;从隋末智者大师在当阳创天台宗,到五祖在黄梅给 六祖传法;从宋法演禅师再弘黄梅禅法,到近代太虚大师在武汉创办“武昌佛学院”提倡人 间佛教思想。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几处非常关键的转折点都发生在荆楚大地上。下面就 重点介绍影响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荆楚大地上的四件大事。


一、统一释门天下归心

时间:东晋

地点:湖北襄阳

人物:道安大师

事件:确定佛教沙门姓氏,提出第一个僧伽制度。


佛法传到中国之初,出家人姓氏混乱,或沿用俗姓,比如朱士行,本姓”朱”,或是用 师父之姓的,如支遁,本姓关,学于支谦,所以姓“支”,或以三宝(佛、法、僧)为姓, 如佛度跋陀罗、佛陀耶舍,都是以“佛”为姓。而道安大师在襄阳弘法期间,提出僧人应统 一以“释”为姓,并且得到了《增一阿含经》的印可,自此以后,天下沙门永为释姓,如《高 僧传》卷5记载:初魏晋沙门依师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 氏,后获增一阿含,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 这一改动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在印度,出家是世俗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出家以后沿用俗名, 在印度社会是被普遍接受的。相比于印度,中国重宗族文化而轻出世文化,姓氏又是每个人 最重要的身份标志之一,因此用姓名将出世之道与入世之道区分幵来是非常必要的,既增强 了中国僧人的身份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大大增强了佛教内部的团结与统一,是佛教中国化过 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以释为姓”千百年来已为汉传佛教僧人所普遍遵奉,成 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征。


此外,在佛教传入初期,由于律本尚未完整传入中国,各地戒律极不规范,佛教仪轨也 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竟直接沿用祠祀之法,因此道安大师还制定了统一的僧团规范,后被天 下的寺院所遵从,如《高僧传》卷5记载:安既德为物宗,学兼三藏,所制僧尼轨范、佛法 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 特 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道安大师制定了僧尼轨范和佛法宪章,内容包括行香、定座、讲经、行道、饮食、布萨等僧侣日常的生活规范,其实也就是最早的僧团制度,乃为“僧制之始”,律宗初祖道宣大 师也深受其影响,如《大宋僧史略》卷2记载:晋道安法师伤戒律之未全,痛威仪之多缺。 故弥缝其阙,埭堰其流。立三例以命章,使一时而生信。……又支遁立众僧集仪度,慧远立 法社节度,至于宣律师,立鸣钟轨度,分五众物仪,章服仪归敬仪,并附时傍教相次而出, 凿空幵荒。则道安为僧制之始也。


戒律清规乃是僧团和合共住的核心,是维系僧团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佛教的修行是依 戒定慧基本三学,没有戒律就无从谈定与慧,由此可见道安大师对佛教的贡献是何其之大。 大师建立了最早的清规,维护了僧团的威仪和庄严,对于佛教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道安大师无论是统一沙门姓氏还是确定僧团制度,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做的 第一次历史性总结和积极应对,维护了僧团的统一性,凝聚了天下沙门,对后世佛法起到不 可磨灭的作用。


二、创立天台华夏开宗

时间:隋朝

地点:湖北当阳

人物:智者大师

事件:完成了《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创立了第一个汉传佛教宗派——天台宗。


在隋朝,已有大量的佛经传入中国,北方僧人多注重修禅修实践,隐居深山静虑禅观。 而南方僧人则偏重义理研究,有研究《十地论》的地论师,有研究《摄大乘论》的摄论师, 有研究《成实论》的成实学派,但对于整个佛法体系依然是管中窥豹,无法彻底融会贯通, 也提不出适应汉地的系统化修学体系和修学路径。


智者大师,湖北江陵人,师从南岳慧思大师,既精通于义学,又深好禅观,在慧思大师 处证得法华三昧,后于金陵弘法,演说《法华文句》,树立了新的宗义,晚年回到自己的故 乡建立了玉泉寺,演说了《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这三本书被称为“天台三大部”。 尤其是《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乃是大师在思想最成熟时的作品,也是其一生说法的高 峰,天台宗最核心的思想“五时八教” “圆顿止观” “一念三千”,都是在这两本书中提出。 智者大师在湖北当阳完成了天台宗立宗的最关键一步。自此之后,华夏大地有了第一个本土 宗派,汉传佛教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是佛教进入中国结出的第一个丰硕的果实,香飘万里,古今享用 不尽。


三、黄梅授衣禅法天下

时间:唐朝

地点:湖北黄梅

人物: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

事件:五祖传法于六祖慧能。


唐朝,在黄梅发生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五祖弘忍将法脉传承给六祖慧能,同时禅宗 划 的印心经典从《楞伽经》换成了《金刚经》。五祖弘忍,俗姓周,湖北薪州黄梅(今湖北黄 梅)人,幼而聪敏,事不再问,十三岁于四祖门下出家,后四祖传衣钵给五祖。四祖圆寂后, 五祖来到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禅寺,安单接众,被称为东山法门。


六祖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父亲被贬迁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六祖幼年丧父,家 庭贫困,没钱读书,只能以卖柴维生,一日听到有人诵《金刚经》而有所悟,便前往黄梅向 五祖求法,后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子得五祖印 可,夜间招其入室,传授《金刚经》大义,授予衣钵。六祖得法后,将禅宗法脉传到岭南, 由单脉相传的模式改为遍地幵花,禅宗法脉遍布寰宇,六祖嗣法弟子多达四十三人。至此, 禅宗从法脉传承、思想理论、修行方法、组织制度、生活方式等全面实现了佛教中国化。


佛法传入中国以来,首先盛传于皇亲贵族之间,属于一种贵族信仰,后来逐渐被文人墨 客所偏好,成为一种文人信仰,但是无论如何转变,修习佛法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 不识字的话连佛经的表面意思都不懂,更何况高深的义理。但,六祖大师作为一个不识字的 山野樵夫,却领略了佛教最上乘的心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很快就深入人心,文 字语言不再成为心头的负担,佛法以最活泼最生活化的方式来到平常百姓中,几乎天下人都 一时倾向禅门,正如钱穆先生所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到唐代已历四百多年,在此四百多年 中,求法翻经,派别纷歧。积存多了,须有如慧能其人者出来完成一番极大的消化的工作。 他主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直截了当当下直指。这一号召令人见性成佛,把过去学佛人对 于文字书本那一重担子全部放下。如此的简易方法,使此下全体佛教徒,几乎全向禅宗一门, 整个社会几乎全接受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求学路径,把过去吃得太多太腻的全消化了。五祖 付法于六祖,意味着佛教彻底中国化,佛法已经完全舍去了印度文化形态的浸染,以最彻底 中国化的方式呈现在了华夏大地上,如太虚大师在《禅宗六祖与国民党总理》中所说:


从此,佛法与中国人的心理不发生丝毫的障隔,深深地契合和相应,流演于后世,没有 文字语言上的障碍,也没有心理思想上的隔膜。故由六祖,才把佛教的真髓深深地打入中国 人的心坎中。不仅于佛教的功绩是如此,即隋、唐以来的中国文化,亦莫不受他那种彻悟思 想的影响。故六祖实为中国隋唐以后最伟大的人物。


四、武昌潮音风行当代

时间:民国时期

地点:湖北武汉 人物:太虚大师 事件:创办了第一所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指导了汉口佛教正信会, 推动了世界佛教运动。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洋枪大炮打幵国门的同时,中国人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也 幵始进行怀疑,向西方学习成了社会主流的声音,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中国的佛教。当时佛 教经历了明清两代的低迷,呈现出了衰败之相,逐渐变成了经忏佛教,同时社会上又兴起了 一股庙产兴学之风,政府大肆霸占庙产改为学校。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诸多高僧都振臂 特 一呼,保护庙产振兴佛教,而其中太虚大师对于佛教改革的贡献最大。


 太虚大师1980—1947)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 生于浙江海宁。太虚大师用尽一生的努力推行佛教改革,提倡佛教新思想,来面对新社会和 新时代的挑战。而太虚大师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成功,最有效果,对后世影响最大 的举措都是在武汉完成的。武汉是洋务运动的重镇,辛亥革命的起源地,拥有当时中国第二 大对外贸易口岸一汉口码头,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当 的教育资源很发达,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在这里碰撞,这为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提供了丰厚的 思想文化土壤。


1921年底,太虚大师意欲在杭州净慈寺筹备“永明精舍”培养僧才,但受到地方寺院 的阻挠,同时却受到了武汉护法居士的邀请,便萌生了在武汉设立一个培养佛教基本人才学 校的想法。1922年3月,太虚大师应邀在归元寺讲《圆觉经》,讲毕则在归元寺与武汉诸 居士筹备佛学院之事。同年7月,武昌佛学院正式幵学,主修课程以大乘佛教为主,涵盖禅、 净土、天台、华严、唯识等宗,此外还幵设了国文、英文、日文等课程。


武昌佛学院是以现代教育方式创办的第一所最正规、最具影响的佛学高等学府,在中国 佛教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佛教界享有“黄埔”之誉。武昌佛学院的出现给中国佛教 带来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当时中国佛教界产生很大的震撼。受武昌佛学院的影响, 安徽、闽南、杭州等地都纷纷效仿创办佛学院。而后,武昌佛学院的人才又在幵封、九华、 岭东、普陀等地幵办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幵启了现代佛学教育的大门。武昌佛学院培养了众 多法门龙象,如法尊、法舫、漱芳、大醒等诸位法师,成了汉传佛教的中流砥柱。


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学术价值最高的佛教期刊《海潮音》亦是长期由武昌佛学院 总发行。其间,太虚大师在《海潮音》上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间 佛教”思想,成了新中国佛教发展的指导方针。


在武汉期间,太虚大师发起了世界佛教运动。于1928年前往欧美等国考察,宣传佛教 文化,同年计划在武汉成立世界佛学苑。1932年9月,在武昌佛学院成立世界佛学苑图书馆, 旨在推动中国佛教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此外,太虚大师还指导了民国影响力巨大的佛教居士 组织一汉口佛教正信会,该组织在弘法利生、佛学教育、文教出版、慈济救助、爱国抗战 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现代佛教居士组织的楷模。


综上所述,太虚大师的一系列幵创性的举措,如创办武昌佛学院,指导汉口佛教正信会, 幵展世界佛教运动,推广佛教期刊《海潮音》,提出人间佛教思想,都是在武汉完成的。这 些举措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经验和规范。


以上发生在荆楚大地的四件事,是佛教进入中国融入本土文化过程中四个重要的节点。 道安大师统一释姓确定僧制,迈出了佛教中国化的第一步;智者大师确立天台教义,形成第 一个本土宗派,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要成果;五祖传法于六祖,意味着佛教进行了最 彻底的中国化,佛法彻底化入了大众生活之中;太虚大师在武昌进行了一系列佛教革新措施, 带来了佛教的新气象,这是佛教中国化在面临新时代问题时所采取的新举措。


回望历史,湖北佛教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武昌佛学 特 院重新幵班,湖北佛教事业蒸蒸日上,必然会为中国佛教中国化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