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 谱写新篇 佛教中国化的湖北实践与探索
佛教起源于印度,于东汉之际传入湖北,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湖北佛教独特的弘法 途径和模式,即鄂州译经、襄阳奠基、荆州弘扬、玉泉立宗、禅起薪黄,为中国佛教的壮大 和发展,树立了光辉典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时期以来,湖北省佛教界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入理解坚持我国宗教中 国化的重要意义,在思想引领、团体建设、教风建设、人才培养、公益慈善、对外交流、文 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配合党政部门维护宗教和 谐,社会稳定,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坚持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有国才有家,国兴则教兴。”爱国爱教是我们佛教界的优良传统,我们常诵念的回向 文里有两句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其中“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师恩, 第三是国土恩,第四是众生恩。甚至佛陀还制定了关于爱国的四条戒行,即“不做国贼”“不 谤国主” “不漏国税” “不犯国制”,从中可以感受到佛教浓厚的家国情怀。被誉为“佛教 中国化第一人”的东晋道安大师更是明确提出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的原则。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指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教, 法外之人。近年来,全省佛教界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 要讲话等相关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组 织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和宗教活动 场所法人登记等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牢固树立国大 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意识,依法幵展宗教事务,坚决抵制佛教商业化, 依法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向社会展示佛教界代表人士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积 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幵展“四进”活动,到延安、井冈山等地参访学习,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 适应。
新冠疫情期间,全省佛教界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严格落实“两暂停一延迟”,踊跃捐款 捐物,转运物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期间,全省佛教界捐款捐物约250。万元,协 调省外捐款捐物约150。万元。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全省佛教界进 一步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强团体建设,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 梁和纽带”。宗教团体是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的重要组织保障和依靠力量。
新时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湖北省佛协解决了驻会机构的办公用房、人员 编制、经费预算等问题,购置了 8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明确了驻会工作机构 湖北 省佛教事务服务中心,配备6名年富力强、业务熟悉的专职干部,驻会工作更加高效、规范, 保障协会有效运转。
截至目前,省佛协已相继召幵9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 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设立了教务、教育、慈善公益、文化艺术、居士事务、权益保 护、对外交流等7个专委会,明确职责,落实分工。近年来,协会实行民主管理,省佛协每 年按照《章程》幵展活动,每年召幵不少于3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议, 每两年1次理事会议。先后讨论通过方丈升座管理办法、专委会议事规则、协会财务管理制特度、协会领导请假制度、基金会管理制度等管理办法,通过民主决策,代表人士就重大事项达成共识,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公信力不断提升,上级的要求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协会工作形成了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同时,省佛协指导基层完善组织建设,2018年实现了 17个市州佛协全覆盖。指导基层 协会及重点寺院有序幵展大型活动,参与、指导基层协会认真做好各类纠纷调处,维护全省 佛教界和谐稳定。协会还承接了中佛协教务教风会议、世界禅茶大会,完成四所全国重点寺 院的方丈升座。湖北佛教的影响力更加彰显,佛教事业建设和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推进僧才教育,加强自身修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太虚大师曾说:“只有培养僧才,才足以住持佛法;佛法久住世间, 人民才可受益。”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悉心关怀下,在老一辈高僧大德的悉心培养下, 湖北省佛教界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僧才。2010年,我本人有幸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各地佛协、寺院也注重锻炼培养优秀青年法师,加强班子建设,使寺院后继有人。省佛协平 均每年幵展2次全省教职人员培训,并选派青年法师参加中央统战部、中佛协等上级部门组 织的培训学习,选送优秀法师赴境内外高校参学,组织代表人士赴外省参访,学习借鉴先进 经验。协会规范幵展传戒活动,加强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出台相关办法,严把入口关。
积极发挥佛教院校培养爱国爱教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全力推进武 昌佛学院恢复办学。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关心关怀下,2019年7月,国家宗教局对 武昌佛学院正式进行了备案,武昌佛学院男众部恢复办学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年4月, 武昌佛学院在武汉宝通禅寺正式揭牌,标志着武昌佛学院全面恢复办学。坚持培养选拔优秀 僧才,成功举办九届全省讲经交流会,选拔出一批优秀青年讲经法师。他们在全国佛教讲经 交流大会上表现优异、屡获大奖,充分展现了我省佛教界的实力水平和良好形象。
加强教风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教风是佛教的风貌、风气、风尚的综合体现,教风建设始终是佛教的生命线,也是坚持 佛教中国化方向的根本。教风清净,则正法昌明;教风败坏,则佛法衰微。
改革幵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全省重点寺院得以恢复重建,在建筑质量、内部 管理、僧容僧貌等方面,都有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新发展、新面貌。教内深入推进规范化 管理,全力协助政府职能部门治理佛教乱象。特别是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颁行以来, 通过大学习、大培训、大宣讲,全省佛教界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寺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管 理等日趋规范,商业化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教风道风建设进一步强化。
省佛协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合作,精进务实,在严持戒律、领众熏修、阐释经典、回报社 会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在全省深入幵展了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寺院创建活动, 对违法犯戒教职人员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大力倡导文明敬香,鼓励科学放生,建设生态寺院, 推进寺院硬软件建设,涌现出一批功能完备、清静庄严的“精神家园”。我省五祖寺、四祖寺、 宝通寺、玉泉寺等11家寺院和隆醒法师及我本人等6人还被中央统战部、国宗局评为全国 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7年8月,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汉传佛教教务教风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引礼师培训班在黄石慈光精舍举行,向全国佛教界发出《中国佛教协会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倡议书》,为进一步推动我省教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佛学为体,世学为用。”近年来,湖北省佛教界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佛教慈 悲济世传统,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菩萨道精神,通过定点帮扶扶贫项目、 捐赠助学、慰问孤寡老人、帮扶贫困户等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一批主旨明确、 特色鲜明、公信力较强的佛教慈善品牌逐步形成。
湖北省佛协发起成立的佛教慈善基金会定期幵展全省困难教职人员慰问救济工作,同时 积极幵展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并扶弱助残,为身患重大疾病、生活困难的佛教教职人 员和社会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援助。黄梅妙乐寺通过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用于助学、 帮困、医疗救助、新农村建设;湖北省慈云助学服务中心采用“入户调査” “资受直通” 等特色模式幵展助学活动,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000余人,资助金额700余万元;咸安区佛 协自2013年起发起“善财助学”慈善计划,助学金额累计达160余万元,帮扶贫困学生达 280人次;通山县龙华古寺连续十一年幵展“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活动,直到受助学生大 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等。同时,罗田佛协暨清元禅寺坚持幵展“寒冬送暖供僧扶贫行动”。 伟大祖国在日益发展进步,作为佛教徒,我们要积极地跟上时代,适应时代,贡献时代,为 众生的福祉而不懈地努力。
广泛开展友好往来,发挥佛教纽带作用
改革幵放以来,我省佛教界同境内外佛教界的友好往来与交流更加频繁、广泛。昌明长 老、净慧长老等佛教界人士多次代表佛教界或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参加佛法交流活动,韩国、 日本等境外僧团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僧团多次来湖北佛教寺院寻根问祖。
近年来,我本人也多次带团到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幵展友好交流。 通过对外友好国际交流,宣传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展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和各国人民 的友好合作关系,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传统法谊。
协会还积极幵辟和发展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海外华人佛教界的联谊工 作。2015年10月,我曾率中佛协代表团,赴台湾参加供佛斋僧大会,黄梅四祖寺、五祖寺 均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多年来充分发挥佛教禅宗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幵展两岸宗教文化交 流活动,多次接待台湾参访团,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对台文化交流活动,为增强两岸历史文 化认同、推进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民间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 贡献。
加强佛教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湖北佛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拥有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禅宗祖庭黄梅四祖寺和五 特 祖寺。历代祖师和高僧大德为我们树立了持戒精严、爱国爱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
策 传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光辉典范。新时期以来,全省佛教界通过举办各种佛教文化论坛, 划 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学习领会祖师大德的风范,不断加强自身修为。
1997年11月,当阳玉泉寺召幵中国佛教天台宗文化研讨会;2000年10月,黄梅四祖 寺举办为期五天的首届中国禅宗祖庭文化网络学术研讨会;2009年5月,鄂州举办首届净 土宗文化研讨会。近年来,湖北佛教界连续举办了三届襄阳道安论坛、六届黄梅禅宗文化高 峰论坛、两届东方山药师信仰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天下祖庭五祖寺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等 高水平的佛教文化论坛。这是湖北佛教在新时期对佛教中国化、大众化和现代化的积极探索, 对于深入吃透世情国情民情,深入百姓日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主动探索佛教与社 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省佛教界创办了湖北省图书馆东方山分馆、武汉归元图书馆等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图 书馆,成立了一大批弘法平台,如黄梅四祖寺双峰讲堂、五祖寺东山讲堂、慈光精舍读书会、 归元寺归元讲堂、宝通寺谈心讲堂、莲溪寺般若讲堂、当阳玉泉禅寺智者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等。 此外,各地市佛协和寺院积极举办各类居士培训班,幵展丰富多彩的佛学讲座、禅修、读书、 茶修、古琴等文化活动,推进传统文化进寺院。通过这一系列文化实践,努力把佛陀的教义 和教法同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贴近社会大众现实生活,对弘扬佛教文化,引导广大信众 正信正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倡导精细化管理,提高寺院服务水平
从新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来看,建寺安僧这一历史使命,在老一代僧人,如昌明、本焕、 净慧等大德法师时期,基本完成,各地重点寺院基本都已恢复重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道 场的好坏不在其大小,更注重的是功能性、实用性。当前我省佛教界正在倡导节俭办教,鼓 励佛教界立足现有场所,从做好环境卫生、信众接待和文化建设等各个细节入手,进行精细 化管理,争当模范寺院,努力营造一个有书香、茶香、禅香的道场。
全省佛教界积极响应并践行国家号召,将爱国卫生运动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 服务意识,关注道场房房卫生,注重食品卫生安全,做好公厕等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清理寺 院死角,创建干净、清净、空净的道场。认真做好道场防疫常态化工作,日常消杀落实到位, 为大众的宗教生活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活动场所。今年4月,湖北省佛教界举办“新时代 湖北佛教寺院建设和管理现场学习交流培训班”,推动全省佛教界加强交流互鉴,鼓励佛教 教职人员见贤思齐,勤练内功,进一步提升全省佛教寺院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佛教中国化 方向,展示新时代湖北佛教良好形象。
佛教中国化既是一个历史命题,更是一个时代命题。佛教的中国化,其本质上是中国佛 教在每一个时代的“当代化”问题。因此,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并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 而是永远在路上。回顾我省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同心同德是根本,依法依规是保障,正信 正行是基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省佛教界将继承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不忘初心,以 戒为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根据《湖北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一 2023)》,主动求变,调整适应,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不断增强佛教中国化的内 生动力,为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力量,为决胜 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佛教界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