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2016年度工作情况

时间: 2017-05-02 来源: 省佛教慈善基金

字号: 
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奉行“不以个人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道精神,为我省佛教界困难教职人员及社会困难群体搭建了好的服务平台。一年来,在全省佛教界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支持下,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加强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一、基金会一年来工作如下:
(一)开展常规慈善活动。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依照《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章程》,实施开展了常规慈善救助项目。基金会年初通过湖北省佛教协会工作平台,向佛教困难教职人员发放慰问款,根据各地佛教教职人员数量情况,拟定名额,向全省17个地市州佛协及两所直管寺院下发通知,要求上报困难教职人员名单,基金会根据上报名单,核实困难情况,逐步发放慰问款。2016年1月19日至2月3日,基金会慰问困难教职人员217人,发放慰问款总额15.19万元。
(二)积极开展慈善助学活动。基金会广泛调动佛教界居士大德回报社会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助学扶贫活动。5月24日,基金会通过省红字会向中小学生捐赠安全书籍2000元;6月1日,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联合中佛协公益慈善委员会在湖北竹山县开展春季助学活动,依托民间爱心组织对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资助中、小学生378名,发放助学款共计28.54万元。
(三)关注教内外弱势群体,及时给予帮助。基金会以扶贫救困,关爱众生为主导,以教内外的求助信息为对象,摸清情况,及时给予帮助。2016年1月,十堰市佛协向省佛协反映教职人员重病住院的情况,得知消息后,基金会第一时间给予5000元的救助;2月3日,根据基层协会上报教职人员重病情况,分别给予黄冈重病教职演琴法师3000元,传望法师3000元,常修法师5000元;给予直管寺院困难教职常礼法师5000元,唯观法师10000元;8月,省佛协副会长坚光法师、演觉法师因病住院,基金会工作人员前去看望并分别送去慰问金2000元;10月26日,基金会资助黄冈市重病教职顿聪法师给予5000元;资助咸宁通山重病教职果灯法师3000元。一年来,基金会积极关注教内弱势群体工作上,切实帮助困难教职10余人,共资助善款4.3万元。
(四)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6月至9月,基金会向省民宗委精准扶贫帮扶点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平镇洞口村困难对象张仁飞资助3000元,温安强、谢胜军分别5000元;11月2日,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向省民宗委精准扶贫帮扶点洞口村62户贫困户资助10万元。一年来,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响应中央号召,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向省民宗委精准扶贫帮扶点资助资金11.3万元。
(五)积极应对灾情,做好公益慈善。2016年夏季,湖北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大量房屋被冲倒,部分寺院也被洪水淹没。7月3日,省佛协秘书处向省佛协全体理事下发了《关于全省佛教界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据不完全统计,在本轮防汛救灾期间,湖北省佛教界在部分寺院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资600余万元,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向各地佛协分发了爱心企业捐赠的价值数十万的药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六)严格遵守制度,强化监督,确保基金会健康发展。一年来,基金会依照慈善资金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财务管理等制度,严格遵守慈善救助的原则、范围、对象及申报程序,确保了慈善救助工作的公开、透明,确保每笔善款,每个慈善项目都按照基金会制度严格执行。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基金会一年来积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把提高自身公信力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觉把自己置于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之下,经常主动向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听取他们对基金会工作的意见;主动接受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行政监督;坚持时刻向理事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理事和监事的内部监督;坚持年度主动约请审计事务所对基金会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接受审计监督。同时,将每一笔善款及时在理事会及网络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七)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湖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坚持慈善救助项目与慈善宣传相结合,通过宣传救助项目扩大慈善工作的社会影响,扩大慈善救助和宣传的效应。基金会先后在困难教职人员慰问、开展助学活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等慈善活动上,通过网络媒体,对救助项目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很好的提升了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一年来,基金会积极实践着佛教慈悲喜舍、济世利人的精神理念,在全省佛教界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在积极慰问困难教职人员、资助贫困学生、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等慈善项目上,开展慈善活动达到35次,受资助的人数达到800人,捐出资金达到59.53万元。
二、基金会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基金会的管理,继续做好教职人员救济工作,增强对困难教职人员的关怀,加大救济力度,继续做好重大灾害、重点慈善项目的救助。
(二)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充分发挥佛教慈善基金会优势,加强管理,创新运作模式,积极开展特色慈善项目,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应有贡献。
(三)弘扬佛教慈善理念,汇聚社会慈善力量。慈悲济世是佛教的优良传统,是践行“人间佛教”、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发挥佛教界的自身优势,弘扬佛教慈善理念,吸引更多佛教善信和社会人士投身慈善事业,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充分发挥基金会济世利人的功能。
(四)增强基金会慈善工作的宣传力度。基金会要加强慈善项目与慈善宣传相结合,有效利用相关媒介,对相关慈善项目进行重点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
 打印   关闭